“十三五”以来,合肥市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加快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推动购买服务项目提质增效。
一、以改革促改革,实现多领域深改任务有机融合。先后制订出台《合肥市推进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合肥市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加快政府购买服务领域自身改革任务推进中,有效支撑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截至2020年12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标基本完成,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成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全市依法登记社会组织从“十三五”初期的3822家增加到2020年5186家,成为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
二、推动典型引路,重大项目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坚持从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购买入手,在养老、卫生、特殊群体保障、环境监查等领域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为市区1.3万余名三类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并逐步扩展到四县一市城关镇,累计完成服务2244.9万人次。引入第三方保险机构,实施五保供养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障,累计投保金额3923.7万元,理赔到位金额5091.5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购买服务项目达3921个,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性服务、行业管理和协调服务、技术性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等六大购买服务领域全覆盖。
三、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聚焦协同推进合力形成。建立市县多部门横纵向协调联动机制,成立市级政府购买服务联席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成员单位涵盖市直11个部门和13个县(市)区。实施服务类项目联审,从预算编制源头入手,将所有服务类项目纳入联合审查范围,压实负面清单管理,杜绝部门直接履职类事项泛化购买。发挥财政奖补导向作用,在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营造和培育政府购买服务供方市场。累计兑现社会组织奖补资金4206万元、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3555万元。全市获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人员约占全省总数四分之一,职业社工约占全省总数近一半。建成平台中心2个、社会服务中心36个、社会服务站318个。
四、树牢绩效意识,财力保障花钱问效实现双轮驱动。“十三五”期间,全市购买服务资金规模稳步增长,累计投入121.4亿元。建立市级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探索第三方政府购买服务专项绩效评价开展,将政策性评价与项目评价有机融合。2020年,在对上年度购买服务项目全覆盖评价基础上,以绩效结果为导向,修订出台合肥市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细则,进一步对表对标财政部新一轮管理要求。
我要合作(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